2021年度行業熱詞:“放管服”改革
2021年,建設工程領域“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營商環境得以優化。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審批周期縮減近半,“證照分離”改革在全國范圍內深化。多地積極開展改革試點,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規章制度清理廢止 創新經驗全國推廣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部署,今年以來,建設工程領域在落實“放管服”的過程中不斷破舊立新,一批不再適用的法規被清理廢止,一批優秀經驗向全國推廣。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組織開展了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對6件規章、98件行政規范性文件予以廢止,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包括與建設領域相關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監督暫行辦法》和《中央投資項目招標代理資格管理辦法》2件規章;以及《關于補充、修訂部分基本建設項目大中型劃分標準的通知》《關于印發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職業水平證書登記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關于做好中央投資項目招標代理資格日常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繼續教育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關于印發評標專家專業分類標準(試行)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貫徹實施評標專家專業分類標準(試行)的通知》《關于開展“十二五”城市城區限制使用粘土制品縣城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工作的通知》等7件行政規范性文件。
5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經驗清單》,并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學習借鑒。清單列舉了10地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經驗,包括南京市:區域評估簡化項項目審批;海南省:優化規劃、用地審批加快項目落地;南寧市:制定“豁免清單”破解規劃審批環節多、時間長問題;湖南省:實行施工圖審查“零跑腿、零接觸、零付費”;濟南市:分類推進聯合驗收;貴陽市:建立網管協同機制優化市政公用接入服務流程;遼寧省:優化5G通訊類項目審批;宜昌市:實行聯合審批、聯合監管提高審批效能;重慶市:“一個系統”優化審批服務管理;甘肅省:健全考評機制強化責任落實。
12月,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也提出,要總結推廣地方典型經驗。強化改革統籌協調,推行浙江省持續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協同推進“標準地”“區域評估”等相關領域改革的創新做法;推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探索跨區域項目審批管理的經驗做法。持續優化審批服務,推廣北京市、湖北省依托投資在線平臺集成優化相關行業建設審批系統,深化投資審批“一網通辦”的有益經驗。大幅壓減投資審批“編報評批”程序,推廣山西省以法治化手段規范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探索推進取消施工圖審查的典型經驗。推進智慧監管,推行福建省、重慶市堅持“制度+技術”,運用大數據助力投資項目審批、招標采購和建設實施“智能管”的先進經驗。積極助力投資主體便利化融資,推廣河北省搭建在線“金融廣場”,破解銀企對接“最后一公里”創新做法。
項目審批制度升級 資質改革“未完待續”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今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不斷進化,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聯合圖審、聯合驗收、區域評估等一系列舉措得以充分實現。
精簡審批舉措落地見效。自改革實施以來,審批時間得到大幅縮短,有效減少了企業的經濟成本。據住建部辦公廳主任李曉龍介紹,審批時間由200個工作日,壓減至120個工作日。改革后審批環節大幅減少企業辦事更加便捷。以往一個工程建設項目需要跑20多個部門,辦100多個手續。改革后,全流程審批事項壓減至平均66項。
全流程在線審批進一步推進。據介紹,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已基本建立。為進一步推進全流程在線審批,住建部先后制定系統數據標準、系統管理辦法、全流程網上審批規程等制度文件,加強與相關系統信息共享。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2021年,住建部針對違規增設審批條件和環節、指定特定機構等七類問題,在全國開展專項整治。今年10月底前還開展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外循環”“隱性審批”專項治理,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前提下,進一步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涉及的行政許可、技術審查、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等事項以及不必要的專家審查、會議審查、征求意見、現場踏勘等環節。同時,通過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紅黑名單,真正實現“放得了、管得住”。
此外,作為建設工程行業和企業最為關新的熱點問題,建企資質在今年也經歷了審批權限下放、資質取消等幾次重大變革。
1月1日,建企資質審批權限下放試點正式開啟。去年12月,住建部為貫徹落實《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建市〔2020〕94號)進一步放寬建筑市場準入限制,優化審批服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按照分批分步推進的原則,決定在部分地區開展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批權限下放試點工作。全國第一批試點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海南省6個地區開展試點。試點期限為半年。
此次下放的權限以除最高等級資質(綜合資質、特級資質)和需跨部門審批的資質以外,將本原由住建部負責審批的其他資質審批,包括重組、合并、分立等權限下放至試點地區省級住建主管部門。新資質標準出臺前,按現行資質標準進行審批,審批方式由試點地區自行確定。
今年3月份,住建部又新增河北、內蒙古、福建、山東、湖北、廣西、重慶、貴州、陜西等9個省區開展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批權限下放試點。
為進一步做好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告知承諾制審批,住建部發布通知,也是自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對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監理甲級資質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繼續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涉及上述資質的重新核定事項不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
今年6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做好建筑業“證照分離”改革銜接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自2021年7月1日起,取消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建筑業企業、工程監理等60余項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建企施工勞務資質改為備案制。
截至目前,還未有新的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制度出臺。12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統一延續有關事項的通知》。宣布住建部核發的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建筑業企業、工程監理企業資質,資質證書有效期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屆滿的,統一延期至2022年12月31日。
新的一年里,建設工程領域“放管服”改革勢必持續深化和完善。期待新的制度、好的經驗為行業營造更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
熱線
關注
置頂